名稱:阿非利加洲,簡稱非洲。
位置:位于東半球的西南部,地跨赤道南北,西北部的部分地區(qū)伸入西半球。東瀕印度洋,西臨大西洋,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,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。
面積:約3 020萬平方千米(包括附近島嶼)。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.2%,次于亞洲,為世界第二大洲。
范圍: 大陸東至哈豐角(東經51°24′、北緯10°27′),南至厄加勒斯角(東經20°02′、南緯34°51′),西至佛得角(西經17°33′、北緯14°45′),北至吉蘭角(本賽卡角)(東經9°50′、北緯37°21′)。
地理區(qū)域:非洲目前有53個國家。此外,還包括英屬印度洋領域、法屬南部領地以及西撒哈拉、留尼汪、圣赫勒拿、加那利群島、亞速爾群島、馬德拉群島等地區(qū) 。在地理上,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、東非、西非、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(qū)。北非通常包括埃及、蘇丹、利比亞、突尼斯、阿爾及利亞、摩洛哥、亞速爾群島、馬德拉群島。東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亞、厄立特里亞、索馬里、吉布提、肯尼亞、坦桑尼亞、烏干達、盧旺達、布隆迪和塞舌爾。西非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亞、西撒哈拉、塞內加爾、岡比亞、馬里、布基納法索、幾內亞、幾內亞比紹、佛得角、塞拉利昂、利比里亞、科特迪瓦、加納、多哥、貝寧、尼日爾、尼日利亞和加那利群島。中非通常包括乍得、中非、喀麥隆、赤道幾內亞、加蓬、剛果、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。南非通常包括贊比亞、安哥拉、津巴布韋、馬拉維、莫桑比克、博茨瓦納、納米比亞、南非、斯威士蘭、萊索托、馬達加斯加、科摩羅、毛里求斯、留尼汪、圣赫勒拿等。
居民:8億多人口,占世界人口總數13.5%,僅次于亞洲,居世界第二位。非洲人口的出生率、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。人口分布極不平衡,尼羅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區(qū),每平方千米約1 000人。撒哈拉、納米布、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、半沙漠地帶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。還有大片的無人區(qū)。人種: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復雜的地區(qū)。非洲大多數民族屬于黑種人,其余屬白種人和黃種人。
語言: 非洲語言約有800種。一般分為閃含語、蘇丹語、班圖語和印歐語四大語系。
宗教: 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,少數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。
自然資源: 非洲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多,儲量大。石油、天然氣蘊藏豐富;鐵、錳、鉻、鈷、鎳、釩、銅、鉛、鋅、錫、磷酸鹽等儲量很大;黃金、金剛石久負盛名;鈾礦脈的相繼被發(fā)現,引起世人矚目。許多礦物的儲量位居世界的前列。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 000種以上。森林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1%。盛產紅木、黑檀木、花梨木、柯巴樹、烏木、樟樹、栲樹、胡桃木、黃漆木、栓皮櫟等經濟林木。草原遼闊,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7%,居各洲首位。可開發(fā)的水力資源豐富。沿海盛產沙丁魚、金槍魚、鮐、鯨等。
經濟概括: 工業(yè)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(fā)展水平最低的洲。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后。采礦業(yè)和輕工業(yè)是非洲工業(yè)的主要部門。黃金、金剛石、鐵、錳、磷灰石、鋁土礦、銅、鈾、錫、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輕工業(yè)以農畜產品加工、紡織為主要。木材工業(yè)有一定的基礎,制材廠較多。重工業(yè)有冶金、機械、金屬加工、化學和水泥、大理石采制、金剛石琢磨、橡膠制品等部門。農業(yè)在非洲國家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支柱。非洲的糧食作物種類繁多,有麥、稻、玉米、小米、高粱、馬鈴薯等,還有特產木薯、大蕉、椰棗、薯芋、食用芭蕉等。非洲的經濟作物,特別是熱帶經濟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,棉花、劍麻、花生、油棕、腰果、芝麻、咖啡、可可、甘蔗、煙葉、天然橡膠、丁香等的產量都很高。乳香、沒藥、卡里特果、柯拉、阿爾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。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較快,牲畜頭數多,但畜產品商品率低,經營粗放落后。漁業(yè)資源豐富,但漁業(yè)生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,近年來淡水漁業(yè)發(fā)展較快。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(yè)比較落后的一個洲,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。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,彼此互相孤立。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,另有鐵路、海運等方式。南非共和國、馬格里布等地區(qū)是非洲交通運輸比較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。撒哈拉、卡拉哈迪等地區(qū)則是沒有現代交通運輸線路的空白區(qū)。目前非洲有公路約130多萬千米,鐵路約78000千米。內河通航里程約52000千米。海運業(yè)占重要地位。航空業(yè)發(fā)展較快。